首页    新闻中心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讲解
1675845061603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讲解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分为三种结构形式:装配式混凝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装配式建筑以“六化一体”的建造方式为典型特征,即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和应用智能化。
 

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主要有生产效率高,建筑质量高,节约资源、减少能耗,清洁生产,噪声污染小等优点。

 

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

优点:

缩短工期: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可以在工厂实现产业化的生产,构件就相当于标准的产品,运到现场就可以直接进行安装,既方便,又快捷;

质量保障: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质量比在现场生产更有保证;

降低租赁费用:装配式建筑用于周转的材料投入量相对减少了很多,降低了租赁的费用;

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现场作业量的减少对于环保而言是很有好处的;

节省材料: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的生产可以节省材料,减少浪费;

减少人力:装配式建筑采取工厂统一定制的方式,机械化程度高,极大的降低了用工成本和安全生产方面的风险。

 

缺点:

限制较大:在我国,目前的设计验收等相关规范明显滞后于施工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领域还相当有限,在建筑总高度和层高上限制很大;

技术要求:建筑物的预埋件等使用量相对传统技术有很大的使用量的增加;

尺寸局限:装修式建筑的预制构建在生产时往往会受到设备的限制,其尺寸要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运输成本: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的工厂距离施工现场如果太远,将会增加运输的成本。

 

装配式建筑生产流程

以装配式建筑板为例,生产工序:钢模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脱模

 

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

以预制框架结构为例,一层施工完毕后,先吊装上一层柱子,再上主梁、次梁、楼板。预制构件吊装统统结束后,就开始绑扎连接部位钢筋,最后进行节点和梁板现浇层的浇筑。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史

时间 阶段 发展状况 社会原因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尝试阶段 借鉴东欧经验,尝试发展装配式建筑 主要劳动力集中于重工业,建筑业劳动力相对缺乏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 低谷阶段 现浇式建筑崛起,装配式建筑衰落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为现浇建筑方式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装配式建筑技术相对落后,质量问题多
2012年后 发展阶段 快速发展 住宅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发展再度升温,劳动力成本增加、技术得到完善与发展、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装配式建筑行业如何破局

相关专家建议从以下方面着力破解:

一是完善体系,发挥集成效应。把握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未来,关键是将一个产品的完整的生产过程整合在一个立体里面和同一个信息平台上,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二是政策推动,规模发展。政策推动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装配式整体规模扩大,模具利用率高,构件成本便能降下来,项目密度大,运输成本便可控。

三是做强试点,广泛示范。现在社会对装配式建筑不大认可,关键还在于不了解,政府可牵头开展示范基地评选并在示范基地组织质量、成本、效率等专题论坛交流,向社会广泛解释推广。此外,还可依托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攻关试验,整合上下游资源,也将对技术升级,资源集成起到推动作用。

 

相关专家认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上世纪开始推行装配式建筑,因地制宜形成了合适的建造体系。我国装配式建筑处于起步阶段,在政府与企业的双向联动发力下,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市场前景可期。